NPDP中的托馬斯吉爾曼沖突管理模型,也稱為托馬斯-基爾曼沖突模式(Thomas-Kilmann Conflict Mode,TKI),是由Ralph H. Kilmann博士和Kenneth W. Thomas博士(有說法為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吉爾曼)在1974年開發的。該模型旨在處理沖突和改善當前的沖突狀況,幫助參與者發現最佳解決方案,促進溝通和信任。以下是對NPDP托馬斯吉爾曼沖突管理模型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要素
TKI模型確定了兩個核心維度:自信和合作。
自信:指個人在追求自身需求時的堅定程度。
合作:指在追求個人利益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程度。
二、沖突處理策略
根據TKI模型,存在五種主要的沖突處理策略:
回避:既不追求自己的觀點,也不追求他人的觀點。這類人既不自信也不合作,他們回避問題,期望問題會自然解決。
遷就:沒有主見但愿意合作。使用這種沖突管理風格的人忽視甚至犧牲自己的觀點來滿足對方的觀點。
強制:這是一種以權力為導向的模式,個人使用權力來贏得地位,堅持權利,并捍衛自己認為正確的立場。
妥協:雙方在一定程度上放棄部分立場和需求,以達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合作:雙方都很理智,有相似的權力權限,并準備好與對方合作。通過了解對方的觀點、期望,最終達成一個雙方都可以受益的解決方案。
三、應用步驟
識別沖突:明確沖突的來源和性質。
選擇策略:根據TKI模型,結合沖突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沖突處理策略。
實施策略:在實際工作中應用選定的策略,解決具體的沖突問題。
評估效果:評估策略的效果,根據反饋調整策略,持續改進。
四、應用場景
TKI模型在產品開發和管理、項目管理、決策制定以及問題解決過程中都有廣泛的應用:
產品開發和管理:幫助團隊成員更好地處理內部沖突,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
項目管理:幫助團隊成員更好地規劃、執行和監控項目,有效識別和管理項目中的風險和挑戰。
決策制定:幫助決策者從多個角度評估選項,做出明智的決策。
問題解決:幫助團隊成員更好地識別問題、分析原因并找到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