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下半年系統規劃與管理師易混淆知識點你知道嗎?小編將2025下半年系統規劃與管理師易混淆知識點進行了整理,希望能幫助到考生。
2025下半年系統規劃與管理師易混淆知識點部分內容如下:
1.信息化vs信息系統
信息化: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指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等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與傳統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相結合的過程。
信息系統:是由相互聯系、依賴、作用的事物或過程組成的具有整體功能和綜合行為的統一體。狹義指由計算機硬件、網絡、軟件、信息資源、用戶和規章制度組成的人機一體化系統,用于處理信息流。廣義包含組織內和環境中的人員、地點、事情信息,通過輸入、處理、輸出將數據轉變為信息,具有決策支持等功能,包含組織、管理和信息技術三個維度。
區別:信息化是宏觀的社會發展過程,強調整個社會領域信息技術的應用和轉型;信息系統是實現信息化目標的具體技術和管理實踐,是信息化中的具體手段。
2.集中式結構vs分布式結構(信息系統物理結構)
集中式結構:指物理資源在空間上集中配置,如早期單機系統或多用戶系統通過終端共享資源。優點是資源集中、便于管理、利用率高;缺點是維護管理困難,資源集中導致系統脆弱,主機故障易使整個系統癱瘓。
分布式結構:通過計算機網絡將不同地點的硬件、軟件、數據等資源連接,實現資源共享,各系統可在網絡管理下工作或獨立運作。優點是順應企業扁平化與網絡化發展趨勢,可按需求配置資源,應變能力強、便于擴展、安全性好(節點故障不影響整體);缺點是資源分散,管理標準難統一,協調困難。
區別:集中式結構資源集中,管理方便但靈活性和可靠性差;分布式結構資源分散,靈活性和擴展性好,但管理協調難度大。
3. OSI模型vs TCP/IP模型
OSI 模型:由ISO制定的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是分層體系結構,共七層,從下到上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每一層在下層服務基礎上提供更高級增值服務,通過分層分解復雜問題,保持層次獨立性。
TCP/IP 模型:是因特網的核心協議模型,分為網絡接口層、網際層、傳輸層和應用層四層。主要特性包括邏輯編址、路由選擇、域名解析等,包含IP、TCP、UDP等協議。
區別:OSI 模型是理論化的七層結構,層次劃分詳細;TCP/IP模型是實際應用的四層結構,更側重于網絡通信的實用性,是因特網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