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 4。RAID 4同樣也將數據條塊化并分布于不同的磁盤上,但條塊單位為塊或記錄。
RAID 4使用一塊磁盤作為奇偶校驗盤,每次寫操作都需要訪問奇偶盤,這時奇偶校驗盤會成為寫操作的瓶頸,因此RAID 4在商業環境中也很少使用。組成RAID 4最少需要三塊磁盤。
RAID 5。RAID 5不單獨指定奇偶盤,而是在所有磁盤上交叉地存取數據及奇偶校驗信息。
在RAID 5上,讀/寫指針可同時對陣列設備進行操作,提供了更高的數據流量。RAID 5更適合于小數據塊和隨機讀寫的數據。RAID 3與RAID 5相比,最主要的區別在于RAID 3每進行一次數據傳輸就需涉及到所有的陣列盤;而對于RAID 5來說,大部分數據傳輸只對一塊磁盤操作,并可進行并行操作。在RAID 5中有“寫損失”,即每一次寫操作將產生四個實際的讀/寫操作,其中兩次讀1日的數據及奇偶信息,兩次寫新的數據及奇偶信息。組成RAID 5最少需要三塊磁盤。圖12.3 RAID 5數據存儲示例圖中Al、A2、A3表示一組數據,Ap是這組的校驗數據,如A2數據所在的盤Disk2出現故障,它可以通過Al、A2及Ap數據推算A2數據的結構并進行重構,如一塊磁盤出現故障并不會導致數據丟失,連續兩塊磁盤出現故障將導致數據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