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關鍵概念-完整性
2018-02-22 11:56:13 | 來源:中培企業IT培訓網
完整性
完整性即指整體性( whole)、完全性(complete)以及未受侵蝕(unconupted)的特性或狀態。當信息受到侵蝕( conuption)、損壞(damage)、毀壞(clestruction)或其他干擾時,信息的完整性受到極大威脅。侵蝕在讀取、存儲或傳輸信息時都有可能發生。
舉例來說,很多電腦病毒和蠕蟲都是用來侵蝕數據的,因此,檢測一個文件系統遭受病毒或蠕蟲攻擊造成的完整性破壞時,主要方法就是查看文件的狀態是否被修改。文件狀態通??捎晌募拇笮”硎境鰜?,在更先進的操作系統中,可由文件的哈希值( hash value)(將在本節的后面討論)或者校驗和(checksum)來表示。
當然,文件的侵蝕,并非總是由蓄意攻擊造成的。不當的編程甚至是傳輸信道或傳輸介質上的噪聲都會使數據完整性受到損壞。例如,一個攜帶二進制數據的信號在低電壓狀態下,會使接收系統收到錯誤的數據。
為了減少各種外部與內部因素威脅到信息的完整性,系統使用了多種錯誤控制技術,包括冗余碼和校驗碼。在每次傳輸過程中,算法、哈希值以及糾錯碼都確保了信息的完整性。未通過這種方法驗證的數據都會被重傳或恢復。
前面曾經提到過一種確保信息完整性的方法是使用文件散列加密( file hashing)。文件散列加密使用一種特殊的算法來估算文件中的二進制信息,然后計算出一個惟一的代表碼,稱為哈希值。如果使用相同哈希算法的計算機系統在同一個文件上得到與原來記錄的哈希值不同的數字,它就會知道文件已經受到了損壞。如果完整性不能被核實,那么信息就沒什么價值甚至完全沒有用,所以,信息的完整性是信息安全的基礎。
標簽:
完整性
- 上一篇:信息安全關鍵概念-機密性
- 下一篇:信息安全關鍵概念-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