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質量管理是項目管理十大知識領域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它確保項目交付物滿足既定的質量要求和相關方的期望。質量管理不僅關注最終產品的質量,還包括項目過程的質量管理,貫穿于項目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將質量定義為"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在項目管理語境下,質量特指項目交付成果符合規定要求并適合使用的程度。項目質量管理包含三個主要過程:規劃質量管理、管理質量(質量保證)和控制質量(質量控制)。
一、質量管理與其他知識領域的關系
項目質量管理與項目管理其他知識領域密切相關:
與范圍管理的關系:明確的項目范圍是定義質量要求的基礎
與時間管理的關系:質量活動需要時間資源,可能影響進度安排
與成本管理的關系:質量成本是項目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風險管理的關系:質量風險需要被識別和管理
與采購管理的關系:供應商和承包商的質量表現直接影響項目質量
二、規劃質量管理
1、規劃質量管理的概念
規劃質量管理是識別項目及其交付成果的質量要求和/或標準,并書面描述項目將如何證明符合質量要求的過程。這一過程為整個項目中如何管理和控制質量提供指南和方向。
2、規劃質量管理的主要工具與技術
成本效益分析:比較質量活動的成本與預期收益
質量成本(COQ):包括預防成本、評估成本和失敗成本(內部/外部)
標桿對照:將項目實踐與可比項目的質量實踐進行對照
實驗設計(DOE):統計方法確定哪些因素會影響特定變量
七種基本質量工具:因果圖、流程圖、核查表、帕累托圖、直方圖、控制圖、散點圖
質量管理和控制工具:親和圖、過程決策程序圖(PDPC)、關聯圖、樹形圖、優先矩陣、活動網絡圖、矩陣圖
3、規劃質量管理的輸出
質量管理計劃:描述如何實施組織的質量政策
質量測量指標:如按時完成率、缺陷頻率、故障率等
質量核對單:結構化工具,用于核實要求是否得到滿足
過程改進計劃:詳細說明過程分析步驟,識別增值活動
三、管理質量(質量保證)
1、管理質量的概念
管理質量是把組織的質量政策用于項目,并將質量管理計劃轉化為可執行的質量活動的過程。它關注過程改進和預防缺陷,而非檢查單個可交付成果的質量。
2、管理質量的主要活動
質量審計:獨立的結構化審查,確定項目活動是否符合組織和項目政策
過程分析:識別過程改進機會,檢查遇到的問題和制約因素
質量改進方法:如PDCA循環(計劃-執行-檢查-行動)、六西格瑪等
建立質量文化:促進全員參與質量活動
3、管理質量的輸出
質量報告:包含質量管理問題、改進建議等
變更請求:過程改進可能導致項目管理計劃的變更
更新的項目管理計劃:如質量管理計劃、過程改進計劃等
更新的項目文件:如問題日志、經驗教訓登記冊等
四、控制質量(質量控制)
1、控制質量的概念
控制質量是為了評估績效,確保項目輸出完整、正確,并滿足客戶期望,而監督和記錄質量管理活動執行結果的過程。它關注可交付成果的驗收標準。
2、控制質量的主要活動
檢查和測試:測量、檢查和測試產品是否符合質量要求
統計抽樣:從總體中選取部分樣本進行檢查
缺陷補救審查:審查已批準的變更請求、糾正措施等
控制圖應用:確定過程是否穩定,是否具有可預測的績效
3、控制質量的工具
檢查:檢驗產品是否符合標準
測試/產品評估:驗證產品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控制圖:區分隨機波動與異常波動
帕累托圖:識別造成大多數問題的少數重要原因
因果圖(魚骨圖):識別問題的根本原因
4、控制質量的輸出
質量控制測量結果:質量活動的實際測量結果
核實的可交付成果:確認正確的可交付成果
工作績效信息:項目績效數據經分析后得到的信息
變更請求: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可交付成果需要變更
更新的項目文件:如質量報告、測試與評估文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