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板滿意
讓用戶滿意是讓老板滿意的基礎,假如業務部門天天在老板那兒告狀,老板怎么都滿意不了。但是即便業務部門都說你好話了,老板就會滿意了嗎?要是你真的這么認為,說明你太不了解老板這種動物了。
老板要的不只是結果,也一定會追求高效率和高效益,同樣的成果,能否用更低的成本達成?我們現在的成本收益水平,對應業界同行,是人傻錢多還是精明高效?說要追求“業界領先”,怎么就是領先了?不能說技術更新應用更多就是領先吧?總要有個從效益角度的衡量方法吧?假如IT部門是一個獨立運營的實體,作為給錢的股東,也是要問這些問題的。
效益本質上是投資回報率,成本越低,效益越好,做的事情越有用,效益越高。要追求高效益,首先面臨的難題是要有一套成本收益的衡量體系,沒有量化方法,既搞不清楚IT部門當前在同業中所處的水平,更無法通過指標考核的方式推動IT部門不斷提高效益水平。在沒有這套衡量體系的時候,往往只能采用一些非常粗線條甚至感性的衡量方式,比如看每年的IT采購金額、IT員工數量、工業標準產品的采購單價等,導致很多IT部門在采購時往往要求廠商保證提供同行業最低價,可當大家都這么要求的時候,顯然很難真正起到效果。更為重要的是,由于每個企業在業務和IT服務方面存在的差異性,這些粗線條指標并不能反映IT部門的效率和效益水平。
ITIL體系中早就提出了IT服務財務管理的概念,許多IT組織在過去十年嘗試了一些BSM(業務服務管理)和ITFM(IT財務管理)的項目,一個重要動因就是試圖建立IT效益的衡量體系,可在內部IT部門中成功者寥寥,主要原因是全部精力投入到基礎運維工作中還忙不過來,另一方面也和缺乏特別成功的最佳實踐有關。
不過隨著大家的不斷嘗試,伴隨近年來IT架構的演進和公有云的興起,一些走在前面的IT部門已經看到了建立IT效益衡量體系的可能性,并開始在某些架構層級上開始嘗試性的探索:他們采用服務分層、成本歸集、各自對標的方式,對DC層、IaaS層、PaaS層的資源單位成本、資源利用效率、能源單位成本、能源利用效率和人員運營效率進行分別統計和分析,并分別和IDC、IaaS云、PaaS云的外部供應商市場價位水平做對照,來衡量自己的效率和效益水平。
IT效益衡量體系的建立,也讓IT自己可以從效益角度分解目標,推動IT內各個部門能夠逐年不斷提升效率和效益水平,讓IT部門的思考方式從成本中心轉變到利潤中心。近年來綠色數據中心概念和PUE指標被關注,都反映了這一變化趨勢。
要注意的是,即使建立了效益衡量體系,要讓它真正發揮作用,離不開大量的數據統計和數據分析,以及關鍵效益指標的可視化和透明化,很多IT組織開始嘗試建立IT運維/運營大數據平臺,引入可視化和BVD概念,也都和追求IT效益可衡量有密切關系。而這些也會帶來額外的投入,IT組織可以根據自身的規模和目標優先級,在有必要的情況下,選擇合適和成熟的切入點,分步嘗試,逐漸建立效益衡量體系。
讓員工滿意
互聯網企業的火熱和各行業互聯網+的熱鬧,都帶來了IT人才的爭奪,如何吸引和保留高素質的IT員工,已經成為許多IT部門不得不面對的新問題。要讓IT員工滿意,前面的兩個滿意(用戶滿意和老板滿意)也是個重要基礎,否則IT部門自己地位都不高,員工也沒有成就感,士氣低迷,滿意度很難高起來。
但即使做到了前面兩個滿意,假如讓IT員工每天都疲于奔命,員工滿意度同樣會差,也不是長久之計。要解決員工滿意度的問題,有幾個方面是要考慮到的:
提高自動化水平:與運維階段自動化更關注的是讓標準化落地以減少故障不同,運營階段更關注通過自動化減少員工的重復性勞動,更多地將精力放在能帶來更大價值的標準制定和技術優化上面,讓IT員工從技術工人變成真正的工程師;(自動化也會帶來效益的提升,隨著分布式、虛擬化和云計算的普及,自動化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手段,在一些大型互聯網公司,人均管理服務器數量早已超過了業界1:200的良好水平)
增加人性化因素:傳統運維階段為了穩定安全不但在軟硬件上投入巨大,而且往往在某種程度上不惜增加員工工作的繁瑣程度,在人性化方面考慮較少。不少IT組織已經開始從幾個方面進行改善:優化流程并引入新工具以減少員工的繁瑣文案工作;提供場景化運維能力改善工具的易用性,讓IT人員在運維和排障工作中更得心應手,提高IT系統穩定性的同時形成以工作場景為中心的運維方式;與時俱進引入新技術,在保持安全和風控水平的同時改善IT人員的操作復雜度(比如打破僵硬的網絡隔離機制、實現移動化運維等);
嘗試和引入先進技術:為追求穩定安全,傳統IT運維在技術選擇和使用上偏向保守,這固然有其道理,但優秀的IT人往往是對新技術有追求的,在技術演進日新月異、新技術傳播和應用速度如飛的今天,假如工作中接觸不到新技術新思路,IT人的技術追求被壓抑,并往往會伴生強烈的技術危機感,會導致對IT人才吸引力和保持力不夠。IT部門應在技術規劃中重視這一因素,在保證關鍵業務穩定運行的前提下,有意識有計劃地不斷嘗試和引進新技術,確保技術的先進性,拋開其它收益不談,但就提高員工滿意度和優秀人才吸引力而言,已經是非常值得的。
以上從三個滿意的角度簡單聊了聊從IT運維到IT運營的一些內容,有趣的是,這些滿意是遞進和包含的關系,讓員工滿意包括讓老板滿意,讓老板滿意包括讓用戶滿意,讓業務部門滿意包括讓個人用戶滿意,但每個滿意之間又都有各自的個性化內容。
要做到三個滿意,讓IT從“活著”到“活得好”,從重點“維”穩走向經營業務價值,意味著IT管理要更加精細化、自動化、智能化,也必須建立多樣化的數據采集、多維度的數據分析/挖掘和全方位的可視化的能力,IT運營管理的架構也將在傳統監管控的IT運維管理架構上有所發展和變化,以適應IT運營在體驗、效率和效益方面的更多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IT涉及到規劃、設計、開發和運營多個環節,我們更多的是從運營的角度來談的,事實上要從IT運維走向IT運營,不僅需要運營部門(不再只是運維部門啦)的努力,也需要規劃、管理和開發部門的協同配合和齊頭并進。
從IT運維到IT運營,其實標志著IT組織成熟度的提升,假如借用Gartner的I&O成熟度模型來看的話,IT運維更多是在前幾個階段,而更多開始關注IT運營,則標志著IT組織走到了后兩個階段:Service Aligned和Business Partnership,開始把IT本身當做業務來運營,以客戶為中心,關注客戶體驗,運營效率和成本收益。
以上是關于IT運維到IT運營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拋磚引玉,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評和指教。
從IT運維到IT運營,許多IT組織已經在路上,同樣也有許多IT產品和IT服務的提供商已經洞悉到這一發展趨勢,配合IT運營的要求,開發和提供了許多新的運營工具和運營服務,我們希望能夠與各位有志于ITOM領域的同仁們一起,齊心協力,精益求精,共同提供優秀的ITOM產品和服務,為IT從運維到運營做一點事情,讓IT不僅活著,而且要活得好,活得精彩。
想了解更多IT運維、IT運營及認證相關信息可以與老師在線溝通18513851518微信同步